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

FLY裝備入門

對於新接觸毛鉤的釣友來說,
往往最先遇到的問題,就是面對複雜的裝備,不知該如何選擇和搭配。
基本上,毛鉤的裝備,不外乎是下列的品項:
1、毛鉤(fly)
2、子線(tippet)
3、前導線(leader)
4、重量線(line)
5、預備線(backing)
6、釣竿(rod)
7、捲線器(reel)
上述的裝備或設備,即是一組毛鉤釣組通常會包括的品項。
不過,因為毛鉤相關裝備的入門門檻(價格)通常較其他釣法為高,
對於許多初接觸毛鉤的釣友而言,常會猶豫是否該直接下手購買,
以致許多釣友,紛紛轉向網路上搜集低價的釣組,
相信有玩過毛鉤的釣友,一定有經歷過在網路上看到2000、3000台幣的釣竿,
但卻陷入到底該不該買來入手的窘境。
在沒有預算的限制下,當然直接攻頂是一個最簡單而且明確的選擇,
但對大多數人而言,預算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,
因此在有限的預算內,到底該如何選擇一組堪用甚至好用的釣組,
就是一開始接觸毛鉤,最核心也最重要的部分了。
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我認為前面所提到的裝備裡,最重要而且最不可或缺的,
無疑是釣竿(rod)和重量線(line),因為這兩個部分,正是毛鉤的生命所在。
至於其他品項,雖然毛鉤都有相關專用的品牌,但其實這些部分都可以用其他東西加以替代,
比如說毛鉤可以先去買幾支現成的毛鉤甚至和釣友調幾支來用用,不用馬上入手一堆高價的綁製材料和綁製工具,
子線用一般的溪釣子線替代,前導線可以用不用號數的子線相接,捲線器可以在網路上找OEM或ODM的便宜品代用(當然設定的魚種不同,對於捲線器的要求就會不同),
預備線更可以用一般的火線代替(我還看過有人用泡棉來取代預備線疊在捲線器裡)。
不過毛鉤釣竿和重量線,真的就不太容易找到合用或堪用的替代品了,
因為毛鉤釣竿的部分,涉及到很多力學的問題,一般的溪釣竿很難加以取代,
網路上很多1千2千的釣竿,只是看起來像毛鉤竿,但骨子裡完完全全不是毛鉤竿。
現在市場上許多毛鉤竿的大廠,釣竿動不動就700、800美金,
這種價錢要一個新接觸的釣友冒然下手,說實在的真的有點強人所難,
但現在市場上的主流,除了那些傳統的大廠牌外,另外也多出了一些平價實惠的選擇,
比如說Temple Fork, Echo, Redington,都是一些美國知名的平價品牌,價格親民,拋投起來手感卻完全不輸高價大牌。
其實,現在的製竿技術,平價和高價竿,基本上是有辦法做到一樣的調性(action)的,
差別在於,較平價的竿子,因為成本問題,所以會使用比較低等級的碳纖布來做竿子,
較便宜的布的強度比較差,為了達到和高價竿的強度,竿壁就會比較厚,
所以竿子會比較重,但調性其實差不到哪裡去,而且對於多數的釣友來說,這種高價和平價竿的細微手感差異,
實在是不太容易感覺出來,所以因為預算的問題無法直接入手高價竿,
那已經建立口碑的平價品牌,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,與其花個1000、2000元台幣買一支長得像但其實不是毛鉤竿的竿子,
但不如多加碼個2000、3000元,用5000元至6000元台幣買一把真正而且好用的毛鉤竿。
最後,重量線的部分,也是一個完全不容替代的裝備,
重量線的設計,很多時候比竿子更複雜,這個部分涉及到毛鉤拋投的原理,對於一般釣友來說實在不需要過於鑽研。
目前市場上的主流,主要是Scientific Angler,Rio,Airflo,
各家廠牌大約都有數百種不同種類的重量線,至於價格,多在1500元台幣以上,2000元出頭的線,更是比比皆是。
一條看起像但骨子裡不是重量線的「線」,往往不好拋,因為不論是表面處理(coating)或是重量線重量分配的設計,
通常都不可能有像大廠那麼專業和精確。
相較於竿子通常有平價實惠的廠牌可以選擇,
線的部分我會建議大家還是直接找大廠,因為不管竿子用再好的牌子,
一條不堪用的線,會直接讓你的竿子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……

所以,如果有預算的問題,建議最好把全部的預算押在竿子和重量線上面,
其他的東西,就等手頭比較寬裕的時候,
再慢慢補齊吧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