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

毛鉤拋投之站姿(stance)

來談談毛鉤拋投的站姿。
一般來說,拋投的站姿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:
封閉型(close stance)和開放型(open stance)。
以右手持竿的拋投來說,
封閉型的拋投站姿指的是拋投者面向目標,甚至是右腳在前左腳在後的站姿。
至於開放型的站姿,則是將身體朝向右方轉,最多可轉到身體和目標線成90度,而就是完全的側身拋投。

那哪種站姿比較好嗎?
這同樣是個style的問題。或者更細緻一點的說法是,取決於你想要得到一個怎樣的presentation.
我們前面說過了,拋投的動能基本上來自於兩階段的加速:stroke和rotation
而不同的站姿,會大大的影響到stroke的大小。
怎麼說呢?
基本上stroke是把竿身維持在一定的傾斜角度後水平的向前(前拋)或向後(後拋),
所以這段水平移動的範圍越大,動能就越大;換句話說,就可以拋得越遠。
因此,在做遠拋時,何種站姿能讓你有更大的stroke,相對的就是比較適合的的站姿。

那回來看看close和open的站姿,
兩者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能運用的stoke的大小不同。
以close stance來說,在拋投時右手(持竿手)移動的距離其實是有限的。
理由在於右手往後移動時會因為肩膀而受到限制。
大家不彷試試,若面向正前方時,右手往後拉時,是不是到一定的位置後(大約右手和耳朵在同一線上時),
肩膀就會覺得卡卡的。
但換成open stance時,你會發現,右手往後移動時,可以自然移動的範圍明顯比close stance大很多(因為右
手不會被肩膀卡住);所以從這一點就可以發現,相較於close stance,open stance是較有利於作遠拋。

不過俗話說有一好沒兩好,
open stance常常會伴隨著一個問題,就是tracking的不正確。
大家可以試試,當用open的站姿來拋投時,注意看著你持竿那隻手的肩膀,
你會發現你那邊的肩膀其實是呈現出一個弧型的軌跡。
而且雖然肩膀的軌跡只是些微的弧線,但是竿先的軌跡會被放大成一個很大的弧型。
也就是說,若從正上方看此時竿先移動的路徑,其實這個軌跡是呈現弧型而非一直線。
這正是我們在拋投書籍中常見所謂的"swim"。
若你的tracking出現swim,則你的重量線會無法呈一直線的落水,反到是在重量線靠近leader的那一端,
會出現一個彎曲。當然,如此一來,拋投的準確度和距離都會大打折扣。

至於close stance,因為持竿手和肩膀是處於同一條線上,拋投時並不會旋轉肩膀,所以想較於open
stance,是比較容易持維一個正確的tracking。特別是在擲準(accuracy casting)時,我甚至會把持竿手(我
的右手)移到我的兩眼中間,理由在於,讓你的tracking和瞄準線(也就是所謂的eye-target line)重合,是最有
利於擲準的方式。因此,close stance比較適於擲準。

不過一樣有一好沒兩好,如我們前面所說的,close stance並不利於遠投,因為stroke過小,所以在使用close
站姿時,如何加大stroke的範圍,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。這個部分Joan Wulff 的"Fly Casting
Techniques"一書中有很詳盡的說明。
大致上的方法是:
在短距離的拋投,後拋時將手肘稍微的抬高;
至於遠投,則使用身體的前後傾斜來增加stroke的長度;甚至加上前後跨步來增大stroke。
不過,在她的書中也指出了,若要追求極限的遠投,open stance還是一個比較適宜的選擇。

就我個人而言,
我比較傾向採用45度的open stance,
一方面比較容易維持tracking的正確,另一方面也可以適度的加大stroke。
大家可以參考看看。
另外,有些文獻會提出所謂的" Slide Load" 或稱"Slide moving"來作為修正tracking的動作,
不過這部分比較難一點,
若大家有興趣,我再找機會寫出來討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好幾年前寫的東西,現在對拋投又有不太一樣的體會了,
其實如果對於stroke的掌握度比較高,即便用close stance一樣能夠拋到一定的距離,
不過必須每個環節都要控制的很精準……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